文章

红色记忆里的热河烽火:从承德党史故事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字号+ 作者:蓝图的Home 来源:美文 2025-11-04 07:27:43 我要评论(0)

站在避暑山庄的碧水青山间,很少有人会想到这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曾经是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地带。承德党史故事就像散落在燕山山脉间的红色珍珠,串联起从土地革命时期的热河暴动,到解放

站在避暑山庄的红色碧水青山间,很少有人会想到这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记忆汲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曾经是热河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地带。承德党史故事就像散落在燕山山脉间的烽火红色珍珠,串联起从土地革命时期的从承热河暴动,到解放战争中的德党的力承德保卫战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当我们翻开这些带着硝烟味的史故事中往事,不仅能触摸到历史的信仰温度,更能感受到共产党人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展现的红色信仰光芒。

热河大地上的记忆汲星火燎原

1933年日军占领承德时,这座清代陪都的热河城墙见证了令人窒息的黑暗。但就在日伪政权建立的烽火热河省公署对面,秘密党员李运昌等人创建的从承"承德抗日救国会"正在地下印刷传单。这些用蓖麻油调制的德党的力简陋油印品,记载着最早在承德传播的史故事中《八一宣言》内容。在隆化县茅荆坝,由12名党员组成的特别支部,用打猎用的火药制造土地雷,创造了"一雷炸毁日军运输车"的传奇。这些碎片化的承德党史故事拼凑出的,是共产党人如何在"满洲国"心脏地带保存革命火种的智慧。

红色记忆里的热河烽火:从承德党史故事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隐蔽战线里的生死较量

现存于承德档案馆的《热河工作委员会会议记录》显示,1941年最困难时期,整个热河地区仅存47名在册党员。他们化装成货郎、风水先生甚至乞丐,用"卖针线换鸡蛋"的暗号联络。平泉县党员王仲华发明的"高粱秆密信",将情报刻在剥开的高粱秆内层,复原后毫无痕迹。这种充满民间智慧的斗争方式,正是承德党史最动人的地方——革命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市井生活的生存艺术。

红色记忆里的热河烽火:从承德党史故事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解放战争中的承德保卫战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共双方在承德的争夺堪称解放战争的预演。国民党13军石觉部用美式装备狂轰滥炸时,冀热辽军区参谋长才山带领部队死守大石庙防线。当地百姓组成的担架队冒着炮火运送伤员,妇女会成员在战壕里现烙大饼支援前线。这段承德党史最悲壮的篇章,最终以我军主动战略转移告终,但留下了"誓与承德共存亡"的血性精神。如今在双塔山下的烈士陵园,300多块无名墓碑静静诉说着这场持续53天的城市保卫战。

红色记忆里的热河烽火:从承德党史故事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从革命老区到新时代答卷

漫步在修缮一新的承德革命烈士纪念馆,多媒体技术还原的"热河抗战全景图"令人震撼。但更值得品味的是展柜里泛黄的《党员登记表》,那些用毛笔填写的文化程度栏里,"识字不满五百"的记载比比皆是。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庄稼汉,创造了护送美军观察组穿越封锁线、建立秘密兵工厂等奇迹。当代承德人将这种精神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动力,在燕山深处建起的光伏电站,恰似当年传递情报的星火,照亮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读完这些承德党史故事,最深的感触是革命者的"在地智慧"。他们不是照搬教科书的理论家,而是懂得用热河地区的皮袄藏文件、用庙会戏班传消息的实践家。这种扎根泥土的创造力,或许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说服力。当游客们在普宁寺抚摸乾隆御碑时,不该忘记附近山沟里还有抗战时期的地下印刷所遗址。承德的魅力,正在于能将世界文化遗产的雍容与红色基因的质朴如此完美地融为一体。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后稷故事:从神话英雄到农耕文明的灵魂启示》

    《后稷故事:从神话英雄到农耕文明的灵魂启示》

    2025-11-04 07:22

  •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重读那些震撼心灵的长征故事》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重读那些震撼心灵的长征故事》

    2025-11-04 06:47

  • 贪心的狗:一则古老寓言如何教会我们现代生活的智慧

    贪心的狗:一则古老寓言如何教会我们现代生活的智慧

    2025-11-04 05:34

  • 如何写出打动人心的语言故事读后感?5个技巧让你文采飞扬

    如何写出打动人心的语言故事读后感?5个技巧让你文采飞扬

    2025-11-04 05:29

网友点评